本篇文章1257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為什么你發的露營運動沒人報名?這事得從老王的友人圈提及
客歲五一,戶外領隊老王在友人圈發"XX山露營兩日游,專業領隊帶隊",配了九張山頂日出圖,終局就3個人問價。厥后改成"社畜自救指南:48小時斷網打算",報名直接爆滿。你看,古代人參加戶外運動,買的不是路線而是情緒解藥。
刑孤守問:戶外家具軟文和旅行廣告有啥差別?
先看兩組文案對比:
人群定位:別妄想諂諛全體人
客歲杭州某戶外俱樂部做過測試:統一場徒步運動,針對不一樣人群調整文案因素,效果天差地別。
人群特點 | 文案重點 | 轉化率差異 |
---|---|---|
白領女性 | 照相點位、輕量化裝備 | 增強120% |
大學生 | 性價比、交際屬性 | 增強65% |
親子家室 | 自然培育、穩當保障 | 增強200% |
中心要先畫網民畫像再動筆。比如說帶孩子參加的媽媽們,最怕的不是價錢貴,而是"運動照不夠發友人圈"。
場景構建:讓受眾身臨其境的三個開關
某網紅露營地靠"都市失眠癥候群48小時痊愈日志"系列推文,旺季預訂量翻了3倍。
標題套路:讓人不由得點開的公式
反常識型:"在杭州最高峰煮暖鍋,護林員給我遞筷子"
牽掛型:"暴雨突襲時,帳篷里的生疏男女不得不..."
數字型:"被20個生疏人夸照相難看后,我悟了"
熱門型:"看完《飛馳人生》,我報名了野路飆車閉會"
重點要制造情緒共鳴點。某戶外品牌測試發現,帶"逃離""治愈""交際"中心詞的標題點擊率高83%。
內容避坑:這些雷區正在勸退受眾
有俱樂部曾因文案寫"專業登山鞋必備",嚇跑70%新手,改成"穿帆布鞋也能玩"后報名激增。
轉化秘笈:讓受眾主動找你的小神思
在故事里埋鉤子:"下山時遇到護林員老張,他教的辨蹤術讓我驚掉下巴"
制造稀缺感:"每次只放8個名額,出于向導記不住太多人名字"
打算交際貨泉:"實現挑戰可獲定制徽章,友人圈曬圖率98%"
某戶外平臺在推文中加入"找隊友暗號",三個月新增私域流量5萬+。
本人觀點
當初的戶外家具軟文早過了"風景+價錢"的初級時期。最高明的寫法是讓受眾看完以為"這說的不就是我?",而非"這運動好便宜"。近來有個案例很有意思——把徒步運動寫成《社恐改造打算》,報名者八成是互聯網工作職員。數據證實,能供給情緒代價的戶外文案,客單價能比偕行高40%。下次寫推文前,不妨先問自己:這一個運動能化解古代人哪個精神痛點?